(五)研究方案

为了实现本项目的研究目标,拟采用以下三种研究方法:(1)对关于当代上海外来人口的心理健康的文献作系统综述;(2)基于上海外来人口人群的人类学研究;(3)结合(1)和(2)中获得的观察结果,开发和运用富有创新、深度的抽样调查工具包。具体方案如下:
(1)文献综述
对现有关于上海市外来人口心理健康的中文和英文社会科学、公共卫生、精神病学相关文献、讨论和数据作完整的回顾及综述,国际间和历史的资料都需要考察,特别注意中国当代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政治经济因素。文献综述的方法采用英国经济和社会研究理事会(Economic & Social Research Council, ESRC)发布的文献综述指南进行。文献回顾和综述的目标是综合识别关于中国心理健康、外来人口浪潮和城市化文献中的空白点、突破口,与其他地区情况的一致性和不同点。具体关注以下几点:
1.上海外来人口生活的空间分布
2.来自农村外来人口的生活轨迹和生活经历
3.上海精神障碍疾病性质、严重程度及其分布情况
4.上海市外来人口开放可及可用的心理健康服务
5.精神卫生法的实施情况以及政府为解决外来人口的心理健康问题所采取的其他措施
(2)人类学分析(Ethnographic Analysis)
本项目的核心是理解在21世纪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挑战,超过了单一学科,无论是社会科学、生物学还是心理学的解释能力。如果特大城市的心理健康问题是由错综复杂、多层次的社会、历史、生物和心理学因素交互作用引起的,那么测量和分析要求我们不仅要进行横向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分析,还要对当代上海市外来人口生活的实际情况进行垂直的人类学分析。包括对上海市外来人口的生活经历、外来人口的家庭以及外来人口的邻里进行全面的人类学研究,特别要关注附加在外来人口身上特有的城市生活形式,他们的生活经验可能会加剧或者抵抗心理健康问题。此方法的目标是列出组成城市生活的自然、技术元素以及文化、经济和家庭/个人环境,会造成或减轻痛苦的细微的、不易察觉的心理健康影响因素。所以此方法不仅关注于人,并且关注于他们生活和迁移的环境和实践(物质的、社会的、家庭的、官方的)。流行病学研究往往会对大样本人群进行简单测量,然而采用深度抽样调查策略——对相对较少的人群从人类学角度搜集大量有深度的定性数据。人类学分析将在上海市流动人口集中居住和接受医疗服务的郊区开展。人类学调查主要包括人群以及他们所处的情境,比如家里、工作环境、服务消费(医疗服务、教育、住房)以及朋友圈和交际圈。
(3)深度抽样工具包的开发
现有的调查和公共卫生监督与服务并没有覆盖到全部的外来人口,也没有捕捉到产生或减轻压力的社会学因素。本创新工具有三个与众不同的特点:(1)它将会是第一个不仅可以测量城市压力源的经历及相伴随的精神症状表现,同时也可测量并报道由上海“外来人口街”的人口学特征产生的社会经历(包括资源的可及性、家庭生活形态、人口密度、特定城市地区的社会技术结构以及交际体验的高度局域性形态)的形式;(2)它将会是第一个不仅匹配国家和国际比较的流行病学分类,同时由民族学的契合分析得到对该城市的移民体验和移民地理学具有特异性的上海心理健康调查工具;(3)它所关注的改变将不在于临床干预和单独的项目,而是在于强化上海外来人口的居住体验的、从而产生各种仅在临床症状表现之后出现的压力(以及弹性形态)的地方社会和政府性结构。
(4)流动人口心理健康促进研究

在前面研究的基础上,应用公共卫生和健康促进的理论,对流动人口开展包括主观幸福感、社会资本、互联网使用等方面的研究,同时结合在上海开展的健康城市项目中健康单位的评价,分析健康促进对流动人口心理健康改善的作用。本部分还包括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和当地儿童的主观幸福感、自尊和亲社会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